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5-09-10 08:02:05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老人对海鸥和海鸥对老人两方面的描写,用几幅动人的画面,抓住细节,传达出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和震撼人心的亲人般的情谊。很多学生养过小动物,对于动物富有灵性的表现有一定的体验积累,同时还学习过几篇反映人与动物深厚情谊的文章,如《珍珠鸟》等,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再加上本文结构清晰、语言浅显、感情真挚,这些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帮助。但由于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想让那份震撼人心的情感达到能令学生感同身受的程度,有一定难度。

处于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那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抓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边读边想,提出问题;读文章,想画面;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表达效果等,要在本课教学中更加注重巩固和熟练运用。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入情入境地感受人鸥真情。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中展现老人与海鸥深情的画面,抓住海鸥的外在表现体会海鸥的内心世界,深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初步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

3、懂得动物也是有灵性的,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酝酿人鸥亲情。

1、齐读课题,从课题入手,初步认识到老人与海鸥的特殊关系,为后文的学习营造“意想不到”的氛围。

2、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味语言,感悟人鸥亲情。

1、人与动物的故事读过很多,但老人与海鸥的故事还是带给了我们一份与众不同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走进课文,默读1——13自然段,用横线画下那些令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2、生自学后交流。

3、为什么海鸥和我们就没有这样的表现,唯独和这位老人这么亲密。再次默读这几段,看看老人的哪些举动打动了海鸥的心,用波浪线画下来,并且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4、生默读思考,圈画批注。

5、交流重点语句。

预设一: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欧送餐,跟海鸥相伴。

(1)指导学生在读中抓住“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褪色”等词语,感悟老人生活节俭,但却数十年如一日来喂海鸥有多么不容易。

(2)老师补充介绍喂鸥老人生活拮据的故事,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老人对海鸥那份与众不同的爱。

(3)小结:老人无私的付出,一定打动了海鸥的心。

预设二: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1)引导学生抓住这段话中最令自己心动的细节,体会老人对海鸥无微不至的照顾。

(2)也许打动海鸥心灵的还有老人的这份细心。正是这份细心的呵护,才换来了海鸥的信任,也才有了这样一幅颇富诗意的画面。指导朗读“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读出老人与海鸥默契、和谐的美。

预设三: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理解“亲昵”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有谁亲昵地跟你说过话。

(3)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也用这样的语气、语言对海鸥们说说话。

(4)小结:这亲昵的语言里全是关爱,海鸥怎能不被打动呢?

6、师小结:在老人眼里,海鸥还仅仅只是鸟吗?

(三)读写结合,体悟人鸥亲情。

1、师动情地渲染老人去世的消息,引导学生画出最令自己“意想不到”的情景。

2、海鸥不能像人一样说话,它们把自己的心里话都化成了动作,找出文中海鸥的语言。

3、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动作后面海鸥的语言,体会海鸥悲痛、不舍的心情。

4、动笔将海鸥想对老人所说的话写下来,读给老人听。

(四)总结全文,引发人生思索。

1、故事学到这儿,还觉得老人与海鸥的故事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吗?

2、送给学生本文作者邓启耀的话——“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像亲人一样

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2

制作班级纪念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以生活为本,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开拓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

说写结合,完成两篇小作文。 1、介绍照片中的“我”。 2、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建议你们每人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汇集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好吗?

二、范例及讲评。

你为什么用这张照片?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想一想,谁愿意说一说?

讲评重点:有吴具体内容,是否介绍清楚。

板书:围绕一个意思要有具体内容,特点介绍要清楚。

三、练习。

1.独立思考: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四、小组交流。

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的较好?

教师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介绍各自的特点。

五、当堂习作。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六、相互修改。

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七、小结。

八、把小作文修改、誊清。

第二课时(照片中的“他”)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都向 ……此处隐藏1312个字……>背诵全诗。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并结合课件学习生字词。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快速默读: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你会怎样分?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2、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品质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我的老师》。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

1、板书:知识做人

看到这两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2、板书:难忘的启蒙

启蒙是什么意思?老师的启蒙为什么令作者难忘呢?

3、作者在文中写与了哪些令他难忘的事情?

板书:抗日演讲两次批评宽容逃课

二、学习课文、体会内容

(一)抗日演讲

1、哪些段落写了抗日演讲?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3-5自然段,可以用心读读,可以拿笔圈画,也可以小声地与同桌交流,想想这部分写了老师启蒙我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到?

2、指名交流板书:爱国

引导:那时我还小,不大懂得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老师们知道吗?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3、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老师们显然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何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勇气,怎么不令学生敬佩?

齐声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两次批评

1、批评是老师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学也不例外,作者在小学时有两个强项――作文和写字,为什么在这两个强项会受到批评?

2、指名交流

“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道鼻子有这么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师在告诫我什么?板书:正直诚实

为什么老师说“对我来说,丙就是不及格”?这句话告诫我什么?

板书:勤勉

3、对我的过错老师丝毫不放过,表现了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指名朗读老师对我的批评

4、丰富插图内容: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根据课本描述,想象一下老师对我某次批评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受到批评后,我对老师说了些什么?

5、虽然隔多年,但这样的批评作者还是刻骨铭心。同学们,你在的小学中有类似的情景吗?

回忆、交流

(三)宽容逃课

1、对学生的教育,老师一向很严格,但在作者印象中,老师对我们上日语课特别宽容,为什么?

2、联系课文讨论,体会老师爱国情感。

(四)首尾段落

1、引读:正因为启蒙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染着作者,因此作者一直向往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后来,作者沙健孙也走上了启蒙老师走过的路,成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当我站在讲台上――――

2、理解重点句:既然我的老师……开花结果呢?

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齐读这句话

3、这一段与哪一段相互呼应?

指名朗读第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4、齐读第一段,体会作者的满怀深情。

三、欣赏歌曲、升华感情

1、的确,儿童纯洁的心灵就像一块未开垦的土地,启蒙老师播下怎样的种子,就会获得怎样的收获。钱老师今天之所以站在讲台上跟你们上课,也深受我的启蒙老师――杨老师的影响。我也经常想起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今天我把它带来与大家一起欣赏,让我们把这首歌献给天下所有的启蒙老师。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