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5-02-28 11:26:4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6篇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的解题能力。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在一个混合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如果混合算式里含有小括号,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2、把下面的每一组算式合并为一个综合算式。

(1)17+18=35 35×7=245

(2)45×4=180 280+180=460

(3)270÷6=45 990÷45=22

教师引导学生后,引入新课。

二、新授。

1、教学例4。三年级学生要浇300棵树,已经烧了180棵。剩下的分三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1)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训练;三年级浇300棵树,分两次完成:先浇180棵;再把剩下的分三次浇完。求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2)让学生独立分步列式解答。

①还剩下多少棵树没浇? 300-180=120(棵)

②平均每次要烧多少棵? 120÷3=40(棵)

答:平均每次要烧40棵树。

(3)引导列综合算式。

先由学生把分步解答的顺序说一说。然后提问:第一步算式的计算结果到第二步算式中做了什么?(被除数)那么,列综合算式时可以用“以式代数”的方法。如300-180=120,120÷3=40。第一式的结果是第二式的被除数,把第二式中的“120”换作算式“300-180”,即把300-180的差平均分成3份。

(4)议论并指导列综合算式。

议论“300-180÷4”:

①在这个混合算式中,按照混合运算的顺序,有除有减应该先算什么?(先算除法)

②按照题目的意思要先算什么?(先算减法,也就是要先算剩下的棵数)

③题目要求先、后算的顺序和混合运算的顺序不一致,怎么办?(加小括号)

2、。

前一段我们已经学过用分步列式解答应用题,今天教学例4,先分步列式解答,再把两步计算的算式组合起来,这就叫列综合算式解答。列完综合算式后,要注意什么?(检查要不要用上小括号)以后解答应用题,可以用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

3、练习。做练习二十的第6题。

4、讨论。分析例4怎样不通过分步解答,列出综合算式?

(1)理解题意,找寻已知条件和问题。

(2)强调从问题出发思考:要求“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数量关系是:剩下的棵数÷次数=平均每次浇多少棵?

(未知) (已知)

(3)把未知数用一个算式代替。 300-180÷3

(4)检查运算顺序:要不要用上小括号。 (300-180)÷3

三、。在议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四个解题步骤:

(一)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二)从问题出发思考:抓住问题,想数量关系式。

(三)列出综合算式。

(四)检查要不要用小话号。

四、巩固。选择下面各题的综合算式:

1、第二生产组原计划生产80台机器,已经生产了6天,每天生产7台,还剩多少台?

①80+7×6 ②(80-7)×6 ③80-7×6

2、王老师要批改48,已经批改了12,余下的如果每小时批改4,还要几个小时批改完?

①(48+12)÷4 ②(48-12)÷4 ③48-12÷4

五、作业。做练习二十一的第7、8、1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育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的第二课时。“小数大小的比较”包括:①小数位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进一步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是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比较到抽象思维形成比较的掌握过程,即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对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小数大小的比较”是本节的重点,其中“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往往仿照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只根据小数位的多少来判断小数的大小,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讲清“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说教法

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

采用直观、启发、讨论、抢答、尝试、练习等多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我通过本的教学,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看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共分五个环节进行:①温故互查引入新课;②设问导读学习新知;③自我检测发现问题;④巩固练习总结;⑤课堂检测。

(一)温故互查引入新课

通过2人小组复述回忆整数大小的比较的方法;即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当整数数位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较,按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利用3、小明带了14元8角,到自然选商场买一支钢笔,结果发现一支钢笔的价钱是13.50元,那么小明带的钱够吗?引出课题今天开始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板书课题然后设问学生:“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否同整数一样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较呢?学生回答:“是”这时老师有意不表达,留下悬念,激起 ……此处隐藏3301个字……01页的图形。说明:这里的一组图形,表示了相应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请同学们看着第101页上这样的图想一想

每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得到的,再把面积公式填在课本上,然后告诉大家这些公式和它们的来源。如果有不熟悉的,可以相互讨论。让学生填写公式并思考推导过程。

3.归纳公式。

指名学生说明相应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老师板书公式。追问: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时都要注意什么?(除以2)提问

从图上看,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出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由其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又推出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想一想,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以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来推导的?指出,我们在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时,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

后面学习的一些新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通过割、补,拼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已经能计算面积的图形来推导出来的。

三、组织练习

1.做练习十九第7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算式与结果,老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指出:根据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做练一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在小黑板上,结合让学生说说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是怎样算的。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提问学生要怎样换算成公顷。

4.做练习十九第9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追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呢?你发现哪个面积大一些?有什么想法?(长方形和圆如果周长相等,那么圆的面积大)

5.做练习十九第13题。

让学生测量、计算。指名说一说每个图形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6.让学生口答第14题,说说用什么方法可以求面积。

7.做练习十九第15题。

让学生操作、计算,然后口答长、宽和面积,老师依次板书。

四、讲解思考题

请同学们观察刚才不同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讨论一下: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长和宽的差的变化与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指名学生交流每组的讨论结果。追问:这些不同的长方形里,哪一个图形面积最大?指出: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当它成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九第8、11、12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九第lO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 目标

1.通过“旅游中的数学”的活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3.通过设计“旅游计划”,提高收集数据与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解决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在解决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黑鱼湖的信息,有收获吗?你们从哪里获得的?(学生发言)老师从上也收集到了一组黑鱼湖的图片资料,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播放黑鱼湖的风景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

我们大庆的黑鱼湖美吗?今日的黑鱼湖以她的恬静、秀美、张开臂膀,欢迎四海宾朋!(课件播放声音“黑鱼湖欢迎您!”)同学们想去吗?什么时候去?(五一)好!我们就五一去,去一天时间,早上去,下午返回。

可在去黑鱼湖之前我们应干什么?预案中都应包括哪些内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利用课件随机出示。

时 间 安 排

活 动 安 排

上 午

中 午

下 午

二、指导实践

怎样才能高效完成准备工作?(分工)请同学们注意听安排,一、二小组负责制定日程,三、四小组负责选择食品,五、六小组负责制定租车,最后我们一起来算一算所需的费用。这样安排同学们能接受吗?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竞争,我们要在同一任务的两个小组间选择一个最佳。

1、在制定日程安排时要综合考虑到哪些因素?(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可以一个信息:从学校开车到灜湖需要50分钟,请同学们将具体的活动安排填在这张工作纸上:(课件出示)

2、在购买食品之前应先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调查同学们都爱吃什么食品,统计出吃每种食品的有多少人,每种食品的单价)全班按63人计算,请三、四小组同学根据事先调查结果将购物填在下表中,(课件出示)计算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使用计算器。

教学工作纸二

--------超市食品价目表

品 名

单价(元)

数 量

总 价

合 计

/

/

3、在制定租车时尽量想到什么?(每个人都有座,而且经济合理)还应调查些什么?(去黑鱼湖有哪几种车型,每种车的费用)你们调查了吗?全班学生按63人,请五、六小组将租车填在下表中,(课件出示)计算过程中必要时可用计算器。

教学工作纸三

大巴车租金100元 限坐30人

中巴车 租金60元 限坐22人

小巴车 租金40元 限坐15人

一:

二:

三:

四:

4、各小组明白自己责任了吗?发工作纸。

三、解决问题

各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

1、我们一看一、二小组制定的日程安排,先有请一组的代表上台展示并解说,(师生共同优化)下面有请二组代表上台展示,(师生共同优化)在此基础上,师生评选出一个最合理的日程安排。

2、三、四小组的代表请你们上台来展示你们所做的购物,有请!你们完全采用了事先调查结果吗?为什么?(有些食品不适合外出携带)有些食品为什么买这么多?不买这么多行吗?为什么?(师生共同优化,并评选出一个最佳的购物)

3、有请五、六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所制定的租车,(由学生评选出一个最佳)你们认为这个有没有不足?(只想到63个学生的座位,没有考虑到还有两个老师)从中你有什么感悟?(想问题要周全)

4、还有哪个没有解决?(所需费用)怎样估算每人所需的费用?(学生自由发言)实际支出会比这个多还是少呢?为什么?

五、活动反思

1、本节课我们学习有哪方面的数学知识?课前我们都做了哪些数学实践?解决问题时都综合运用了哪些知识?

2、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悟?

六、活动欣赏

播放一组黑鱼湖图片,我们家乡美吗?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哪以后怎么办?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