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读后感(14篇)
一天将要结束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因此我们要写好日记了。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一点点翻开日记,最近一个星期里仿佛每天都在可爱活泼和智慧的安妮的陪伴下度过。我仿佛成为了凯蒂,仔细聆听安妮内心的诉说。
每天都能看见最深刻最真实的安妮,见证她的成长,仿佛我真的有了一位愿意向我吐诉真心的朋友。我实在是为扮演了世界上唯一能够看到安妮纯洁美好的另一面的人而感到十分开心和幸福。到今天日记戛然而止的时候我的心仿佛被巨大的天外陨石撞上了一样,炽热而疼痛不止仿佛失去了最好的朋友,那种痛楚真实的有些不可思议。我想,我的一生中大概也不会经历几次这样的失去所爱的感受吧,这么说也许是有些夸张,但却是最能表达我真实感受的话了。我想,一个人如果袒露真心地对待一个陌生人的话一定非常容易和快速成为朋友吧!就像安妮和凯蒂一样,穿越时空与安妮日夜为伴,可以说是我应该珍惜的一段经历了。
作为比安妮大七八岁的成年人,我却时时刻刻被安妮的话语警醒我时刻为这个上世纪的13岁小女孩而惊叹连连和自叹不如,我实在惊讶于这个小小的年龄的.孩子十分清醒和辨证的自我认知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还有超乎同龄人甚至大部分成年人的睿智和宽容,以及理性和充满哲思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有的合集,让我看到的绝对不是13岁小毛孩。而是文明世界的宝藏!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2在我的书橱里,有一本我特别喜欢的书,它就是—《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犹太小女孩安妮写的一篇篇日记,她写的是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来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她生日那天,她收到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做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在密室漫长的`25个月内,她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记录下了密室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
现在我们阅读《安妮日记》,不但可以读到历史、战争、种族迫害,还可以读到安妮的期盼、成长与困惑以及她对和平的向往。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能时刻感受到安妮那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学习的态度,虽然安妮处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但她仍然满怀着理想,身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我觉得我还要学习她善于思考、努力学习的品格。再想一想,安妮生活在战争时代,生活在不见阳光的密室中,但她仍然坚强乐观、努力学习。而我们呢?生活在和平时代,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和安妮比起来,我们缺少着努力和勤奋。
通过读《安妮日记》这本书,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为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打下基础,谢谢安妮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愿它伴随着我们成长。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31942年—1944年,这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日子呀!特别是对于犹太人来说,更是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悲惨的一幕。安妮是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安妮日记》是从安妮13岁生日那一天开始写到15岁,后来由于被抓到在德国军营才停笔的。里面主要是写了安妮的.爸爸奥托.弗兰克,妈妈艾蒂丝.弗兰克,姐姐玛.弗兰克,凡.丹夫妇,彼得,阿.杜瑟尔医生和安妮一起躲进了安妮爸爸公司大楼后面的一些房屋里面,他们叫做“密室”。他们早上先用木板钉住,然后在用厚窗帘挡光,白天他们不能出一点声音,以免被楼下的德国人发现,因为安妮他们全都是犹太人,德国人抓到犹太人后会把人毒死,闷死,病死和饿死。晚上才是他们的自由时间,不过所有人都要规定时间冲凉和上洗手间。“密室”里没有阳光,没快乐,没有自由,只有伤心和恐惧。安妮在“密室”里唯一的朋友就是日记,她向日记说出了心中的苦闷,讲述了身边的故事,记录了成长中的好奇和期待,同时也控诉了法西斯的战争,还写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让人们知道战争是残酷的,是危险的。让我们的世界充满平安和幸福,不要让战争来到我们的身边。
安妮生前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的愿望终能得偿。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4在混乱中,有一个声音保留了下来——安妮。她讲述了她所经历的一切事情。
犹太人为国做了许多好事,却被一句谎话变成了“千古罪犯”。而命运却像开玩笑似的,把安妮诞生在犹太人族里。安妮原本平淡的生活毁灭了。但是安妮爸爸好心的同事帮他们安了家,于是安妮一家和范达恩一家“逃”到了“秘密后屋”躲避德国军队的追击,经历了许多事情。在这些事中,安妮和双胞胎姐姐玛格特的感情好了起来,且被嘲笑不懂事的安妮越来越显得比同龄人要成熟得多。并且喜欢上了知心人彼得。
他们8人生活了25个月左右。他们早上不能有动静,包括洗澡上则所;连晚上都不能开灯。
但好运不长,安妮和其他7人因有人告密而被抓。1944年10月,安妮,玛格特和范达恩太太被送往贝尔森集中营。而被留下来的弗兰克太太绝食死了。最后,俄军救了弗兰克先生,使他活了下来,但玛格特和安妮——两位花季少女先后死于疾病。那时的`安妮还不到16岁。
安妮是多有个性的一个人啊!被祖国抛弃了,却仍然爱着荷兰,爱着祖国的语言;就算到了秘密后屋,也把看书当成一种娱乐,一种放松身心的游戏;当别人再三嘲笑她的不足时,她只是忍气吞声,尽量改正;她还把自己的感情和事情毫不留情的,毫无虚假的写在了笔记本上。
“我希望即便自己死后仍然继续活着。”安妮已完成了她的心愿。我认为《安妮日记》会流传下去。而安妮也会留在我们心中。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5在希特勒执政的那几年,战火不断,许多犹太人被残忍杀害。但是,一位名叫安妮的女孩开始在这时写出了她人生中的一本也是最后一本日记。
《安妮日记》原来是一本是与德国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的日记。安妮给这本日记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吉蒂。安妮向吉蒂诉说了很多事,例如全家移居去了荷兰、和父母搬至密室、迎来新邻居……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和父母搬至密室。安妮在日记里仅仅用了一句话,就让我们了解到希特勒对犹太人是多么的残暴与苛刻。“赶早上班的行人同情地看着我们,我们狼狈的样子一定使他们难过,身上刺眼的黄色星星已经说明了一切。”大雨倾盆的日子里,安妮一家还是坚持背着包袱,提着行李,披着印有黄色六芒星的外套走向密室,他们没有因为是下雨天而有丝毫松动,可见他们已经被希特勒折磨成了什么样子!
安妮一直都是一个坚强的女孩。虽然当时的局势对于犹太 ……此处隐藏2130个字……妮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她如花般年轻的生命。
战争是无情的、痛苦的、绝望的,可是安妮面对战争依然存有的那颗乐观的`心如同星星的火种散落到每一个角落,温暖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隐匿终日不见天日的生活、发了芽变黑的土豆午餐、寂寞难熬的时间、没日没夜的担惊受怕让每一个生活在小密室里人都给弄得神经兮兮的。虽然安妮同样也感受到不安、恐惧,可是她却用一颗乐观的心去泰然处之,她常常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隐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魅力开端。”。她的心灵一直保持着平静与真挚,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去领略生活、感悟大自然、拥抱美丽的世界,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记者并且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为全人类做出贡献。一个如此天真浪漫乐观的犹太小女孩,她的存在让人在黑暗时看到灯光,在寒冷时感受到暖阳的温暖。
可是战争是如此的残酷,它毫无犹豫地带走了安妮鲜活的生命。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每当我想再次翻看《安妮日记》时,可是只要一想起战争所带的悲剧、带来的伤痛,颤动的双手却再也无法翻动书本,久久地停滞在书的页角。唯有再次想起安妮所说的:“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那句话时,安妮似乎又回到了我的身边,她那娇小的身影似乎再一次的在我脑海里浮现,她那乐观的精神又再一次地鼓舞着我继续前进。
战争是寒冷的,可是安妮的存在让战争不再那么的冰冷……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119xx年7月,13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19xx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
刚见到这本书,知道这是二战期间安妮在密室中写的日记时,我很惊讶又有些怀疑,不相信在那种环境下,还会有人静下心来写日记。可当我查阅资料确认这本日记是真的时,我就感动了,为安妮的勇气、为她那一颗不惧的心。
她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二战后我想出版一本书,叫做《密室日记》……”“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19xx年4月5日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这便是安妮那强大的内心。
她生活在密室中,仍然有理想,并把他们在密室中艰辛的生活和她通过广播知道的外面纳粹残酷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这些事情,都作为了她日记的材料。那是一种怎样的乐观与淡定啊!
《安妮日记》中所描述的事情早已成了一段历史,但却仍然能给我们带来启迪。那就是:即使遇到了困难,我们也应该静下心来,不要因为困难而乱了脚步。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2昨天,我在书店里看见了安妮·弗兰克著的《安妮日记》,这个作家英年早逝,只活了16岁,这部书写了她16年的童年生活,我看了十二分同情他们。
这本书讲述了:1929年,安妮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台,开始疯狂地迫害犹太人,弗兰克一家移居荷兰:一次,安妮过生日时,收到一本硬皮笔记本,安妮十分喜欢,给这本日记取名叫“吉蒂”她在上面写日记,写他的喜怒哀乐和她心中的小秘密,一切都那么美好,但在1942年6月,德军占领了荷兰,为了逃避盖世太保的搜捕,父亲带着一家人躲进了办公室的.密室。几天后,另一家也挤了进来。在这不随意活动的日子里,安妮接着写日记。时间慢慢流逝,安妮想着可以快点告别这个充满死寂和饥饿的囚牢重返校园。后来她真的离开那里,不过去的是集中营,1944年8月4日,弗兰克一家被发现,后来,凡丹一家和安妮妈妈伊迪斯去世了,安妮姐姐玛格丽特支持不住了也去世了,1945年3月,差三个月满16岁的弗兰克死于伤寒。战争结束后,只有安妮父亲一人生还。他整理出版安妮隐匿期间的日记。
读完之后,我十分同情他们,他们一家和凡丹一家、公司职员,真的好可怜,战争这样无情,伤害了许多无辜的人们,我好同情他们,我和安妮一样,渴望和平,全世界人们一起生活,从此不再有战争,让我们化敌为友,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3战争阴云笼罩下的阿姆斯特丹,即使是晴朗的天气,也给人一种沉闷的压抑感,但安妮.弗兰克,这个与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儿,却能以乐观的心态一边自学,一边保住生命!
她们的一家人躲藏在一间仓库里,13岁的安妮收到了一个生日礼物——日记本!从此开始写日记!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记者和作家,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安妮说:“二战后我想出版一本书,叫《密室日记》,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的日记更丰富的材料”!
从这本日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洁,率真,个性鲜明的安妮,我认为这样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孩子对自己的严格,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沮丧,反而勤奋学习,怀抱理想的顽强性格感到钦佩,特别令我们感动是安妮看到理想破碎,丑恶暴露,世界正在变成荒漠而无比痛苦时,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于失败,反而更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她用精神上的'充实弥补物质的匮乏,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文字出自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之手!
安妮的故事像一个天然的电影剧本,它承载了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我也要向安妮一样坚强,努力学习,好好的生活!
安妮日记读后感 篇14安妮费兰克和她的一家人为了逃亡和躲避那些德国兵的捕杀,躲在了一个很不舒服的地方,白天连动静也不能有,窗户也不能开,这是因为外面有德兵,所以她们也有点会透不过气来。
但她们还是坚强地在那间密室里不发声,而且一天到晚坐在原地不动,到了深夜才打开窗户透一透气,真苦呀!况且,窗户不是用玻璃做的,而是用厚厚的木板订起来的,这是为了防止德国兵听到动静而设计的,等晚上德国兵不在时才能看一看外面这些迷人的景色。
安妮费兰克有许多朋友,好的朋友都很关心她,而男的朋友都很喜欢她,有时带安妮费兰克到自己家玩,参加一些运动,出汗时请她吃冰淇淋。有时因为时间规定,所以不能玩,这就是战争带来的伤害和牺牲啊!希望希特勒不要再大开杀戒了,但是后面还有更可怕的事。
安妮一生中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所以她过得并不是很快乐,她的日记写到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结束,因为她在八月四日被抓去投入了集中营,最后在第二年因得了伤寒而去世了。
我阅读了《安妮日记》,让我感觉到战争的残酷和伤害,这种种族迫害让我们还可以读到对幸福生活的'期盼,青少年成长与困惑;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感悟到安妮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努力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有着崇高的理想,自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还要学习她善于思考,善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
我很高兴能看到这本书,可以让我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得到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伴随我成长一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