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作文

时间:2025-07-18 05:11:05
关于冬至的作文(13篇)

关于冬至的作文(1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冬至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冬至的作文1

随着天气日渐寒冷,南方的白天越来越短,人们在一派安详和乐的景象中迎接冬至的到来。

如果今年冬至跟以往一样,我也许会很高兴,但我面前摆着一个难题:做汤圆。我想在做汤圆之前,先讲一下我跟汤圆的故事。

我六岁那年的冬节,第一次吃到了汤圆。那时的馅料只有花生和芝麻,我至今都忘不了那美味——咬下去的那一瞬间,馅料从裂口流进我的口腔,花生甜中带涩,芝麻甜中带甘的滋味冲击我的味蕾,再喝上一口汤,心里荡漾着说不出来的满足。从那时起,我与汤圆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完了我和汤圆的故事,接下来就是解决做汤圆这个难题了。我只知道汤圆的做法跟包子差不多,但真要动起手来,我也不知道从哪下手。好在我有一个会做饭的老爸,不多时,他便把所需的材料——糯米粉和水准备好了。他还告诉我:“接下来的步骤就是把糯米粉揉成团,然后再搓成小球,实心汤圆的制作就完成了。”但单单第一个步骤,我就费了好大力气,揉着揉着手就沾上了,还一直弄不下来,用另一只手去扯,结果另一只手也粘上了,怎么弄也弄不掉,还把手弄得满是糯米粉。老妈看了直叫道:“惨不忍睹啊,面目全非呀!”

风雨过后便是晴天。过了那个揉面团的环节,剩下的就简单多了,只需把大面团切成数十个小团,再搓成球就成了。

做好的汤圆被老爸放进了锅中煮,不一会儿,一家人就享受起这甜甜软软的汤圆了。吃过了汤圆,我们来讲一下中国人与汤圆的故事。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味。因为这种糯米汤圆在锅里煮时,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

渐渐地,汤圆走进千家万户,在南方的冬至,家家户户都吃汤圆,象征团团圆圆。

今又冬至,搓汤圆,煮汤圆,吃汤圆,续着一份未尽的缘分。

关于冬至的作文2

在特别的一天,清醒。懂得珍惜。

——题记

外面的树都已经凋零,只裸露着一根根的枯枝,没有一点生机,天空下着牛毛细雨。天气已经渐渐冷了,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袄……

忽然间想起了很久没和外公说说话,于是就吵着要妈妈带我去找外公。

今天也是冬至,汤圆是冬至的象征,这是众人皆知的。一到外公家外婆就急忙端出来一碗汤圆让我吃。那汤圆在今天尝起来特别的甜。外公看着那汤圆哀叹道:“哎。又多了一岁,都七十老几了。”

外公生病了,说是背怎么了。我是刚刚才知道的。看着外公走路还得一手叉在腰上然后在慢慢的挪着那重如千斤的双脚。我真不敢相信两年时间的力量竟是这般的无穷大。竟然将当初一位健壮的外公变成了现在这般的弱不经风。我止住了脚步仔细端详着外公,他满脸是岁月爬过的痕迹,见证了他的沧桑,外公总是跟我们说他过去的生活是如何的苦,然后再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认真读书。

外公的脸越来越瘦了,两鬓都被白发占据……看着看着,晶莹的泪珠在眼眶里打着转,经过凸透镜的原理不禁又把外公脸上的瑕疵又放大了好几倍。外公见状用他那慈祥的语调问:“敏儿,怎么哭了?我此时心湖波澜起伏,只是一味的摇头:“没事儿,没事儿,外公您也吃汤圆吧……”

看外公站着的样子好难受,我连忙搀扶着他到床上躺着,然后坐在旁边和他聊天,和他一起话家常,唠叨着……其实这时我心不在焉,外公问我二胡学得怎么样了,我装着很得意的样子说:“拉得比你好了,过几天我拉《化蝶》给你听……”外公越聊越起劲,似乎很高兴就唱起了芗剧。

窗外的雨依然不停的下着,如雾般轻烟缭绕朦朦胧胧,一切都笼罩在烟雨中,把我眼里的世界变得模模糊糊的。

一直唱着,唱着……我此时想起了已经逝去的爷爷……一想到爷爷心中就存有一丝的遗憾——一定要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

外公的声音如太阳,又照亮了我那颗背岁月打败的心;如雨露,滋润了我那颗久逢干旱的心……

关于冬至的作文3

今晚是冬至夜,我家准备吃火锅,但不是去外面吃,而是买了菜,自己做火锅!

我们一坐到餐桌旁,爸爸妈妈就开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却边吃边观察冬至夜的夜空。我突然叫道:“爸爸妈妈,冬至夜的夜空是深紫色的!”妈妈听了有了兴趣,一看,果然,冬至夜的夜空是深紫色的!

又过了一会儿,我再看看,哈!冬至夜的夜空又成了深红色。妈妈和爸爸也发现了,都觉得很有趣!慢慢地慢慢地,深红里出现一点柠檬黄,一点一点,柠檬黄慢慢变多,和深红搭配起来,特别漂亮!爸爸说这样的夜空是因为空中有雾,家家户户的灯光和路灯的灯光映衬着夜空才出现的。阿姨把肉丸和羊肉放进锅里。不一会儿,羊肉熟了,阿姨帮我捞出羊肉,我立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眨眼的工夫,一碗羊肉被我吃个精光。妈妈还怕我吃不饱,又给我捞了一大碗肉丸。我不顾三七二十一,捧起碗就吃。阿姨看到我这副狼吞虎咽的模样,便开玩笑说:“我的小馋猫,吃慢点,当心噎着。”我回答说:“猫的喉咙大,整条大鱼都能吞下,哪会噎着呀。”阿姨听了我的这番话,哈哈大笑起来,妈妈也被我给逗乐了……

吃着吃着,我想起了“二十四节气歌”,就背给妈妈听——“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我想:节气歌里有两个“冬”字,其中一个冬字应该就是“冬至”的意思吧?背完节气歌,我又问爸爸妈妈座右铭。爸爸怎么也想不出来,妈妈让我开个头提醒一下。我说:“先来三个:一个‘少’,一个‘欲’,一个‘书’吧!”妈妈一口就回答上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爸爸却一个都没答上,反应真慢!

这时,爸爸的手机响了,原来是爸爸单位的一个叔叔发来的:“刚才买了一把菜刀,想杀你那天钓到的鱼,结果第一刀就切在了自己的手上。”我、爸爸、妈妈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顿火锅吃得可真香啊!

关于冬至的作文4

在我的老家安庆,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冬至祭祖”,别认为这很普通,其实我们全家人对其是非常重视的。在离老家几十公里处,有一个小镇——许岭镇,是我们每年都要去的地方,那有一座山—许岭,安葬着我们徐氏几十代先人们。山上,数不清的树木,荒草和荆棘,证实了他的古老。可是他也阻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为了祭拜祖先,我们也不会屈服,折断多余的树枝,踩平多刺的荆棘,一步一步向前走。到了坟地,我们看见了大大小小的坟。爷爷带路,先找到我们最亲近的先人,然后爸爸和叔叔除去坟上的荒草,爸爸拿着三根 ……此处隐藏3670个字……村头。干什么?不错,打年糕开始了。

百来斤米粉在一个个打糕能手中,漫天“飞舞”着,不一会儿,便成了一桶桶和好了的米粉。这一手绝技让围观群众惊奇不已。米粉和好了,被一个个抬上灶蒸,上灶后,老师傅往蒸桶里慢慢加米粉。

不多时,听得师傅喊了一声:“出锅嘞——”人群中一片骚动,小孩子更是迫不及待,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米粉被倒入米臼之中。“可以了,开动!”话音刚落,孩子们就一拥而上,你敲一下,我捶一棒,到处洋溢着欢乐,一片喜庆的气氛。年轻人也不甘示弱,挽起衣袖,拿起木锤使劲砸。孩子们玩着闹着,一不小心,变成了一个大花脸。有些小馋猫们狼吞虎咽地当场啃了起来,而此时,却没有一个大人大声斥责。因为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今个,那些平时文皱皱的“孔乙己”也不甘寂寞,跑过来凑热闹,结果出了洋相,惹得大伙捧腹大笑。当然,那些“后勤部队”妇女们,在这种重要场合也不会闲着,呵,你瞧,一个个都信心十足,想必一定都是胜券在握咯。

夕阳西下,可大伙儿还是沉浸在欢乐中。儿童银铃般的笑声,年轻人兴奋的笑声,老人欣慰笑声,久久盘旋在黄昏的上空……

年糕出来了,咬一口,香滑软酥,“啊,好香——”不知是怎么回事,自制的年糕就是比那机器加工的有韧性,好吃。冬至全村打年糕,它似乎已成为外婆村里的一种传统活动。品尝着软酥可口的年糕,感受到邻里之间的那份温馨,感受到乡里乡亲的那份情谊。

如今,冬至那天打年糕的隆重,在全村人心里,可以与过年相提并论,这个特别的活动就这样年年相承。我看者外婆家给送来的那年糕,闻着那种熟悉的味道,那一幕幕便会在我的脑海里回放。

这不,外婆又来叫我们全家今年去那儿过冬至,我期待着与它再一次重逢!

关于冬至的作文11

周一,班主任杨老师给我们说:“星期五下午,我们班组织一次包饺子活动,我们全班都很兴奋,我的爸爸也参加了这次活动,爸爸负责拍摄和带饺子汁。

终于,我等到了这一天,下午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杨老师给我们讲了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老师讲完我才知道,这是要纪念一位医生,他的名字叫张仲景。曾经有一个贫穷的村庄,那个地方非常的冷,所以村里的人们耳朵都被冻烂了,后来张仲景就在村口架起一口锅,将用面皮包着的'药下锅煮,人们吃了几次后,耳朵渐渐的好了,张仲景舍药救人的品质从此留在我心里了。

郭老师给我们讲了关于四季和节气还有昼夜的变换原因,老师讲完了课,让我们去洗手间洗手,洗完手就去活动室包饺子,一到活动室我就看见了先到的同学已经开始在包饺子了,我立马跑到我们小组的的地方,我当时不会包饺子,只能在旁边看着别人包,这时,有一个同学过来问我:”你为什么不包呀?“

我回答说:”我不会包饺子。“

同学说:”要不我来教你包饺子吧!“

听他这么一说,我高兴的答应了。

他教着我包,他对我说:”包饺子一定不能把肉馅弄得太多,但也不能太少,一定要弄得正好,然后把饺子皮对折,使劲把饺子的边捏紧,就包好一个普通的饺子了,要想包圆形的饺子也不难,把包好的普通饺子两个角交叉一捏,就包好了一个圆形的饺子,学着他的样,我包了好几个饺子,都还不错。该煮饺子了,杨欣雨爸爸给我们把水烧开,把饺子煮进锅里,过了十分钟,香香的饺子出锅了,我和同学争先恐后的拿着碗,让叔叔给我们盛饺子,我们坐在椅子上,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感觉特别的鲜美,我们几个同学坐在一起让我的爸爸照了相,目的是想把这美好的瞬间永远的留下做纪念。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劳动的艰辛,也让我们知道爸爸妈妈给我们做的香喷喷的饭菜,是要付出辛勤的汗水的,我们感恩他们。

关于冬至的作文12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冬至时节。

冬至最早可追溯至周朝,周公用土圭测量的方法,选取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年开始的日子,周历中的正月即夏历中的十一月。汉代时,汉武帝采用夏至,将正月和冬至分开,从此开始专门过冬至节,并一直延续至今。

不同地区在冬至时的风俗都有所差异,自古以来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传统,发展至今,很多地区依旧保留着这项传统习俗。

在我国沿海地区,有冬至祈福的习惯,一些南方地区还盛行吃冬至团,我们淮北市作为典型的北方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吃饺子的习俗。

这不!中午放学回到家,我就看到姥姥在擀饺子皮。

“姥姥,我能不能和你一起包饺子呀?”

“不行,你的两只小猫爪太脏了!”

于是,我像离弦的箭一样跑到了洗手间,迅速用肥皂洗好手。

“姥姥,我洗好手了,这下可以包饺子了吗?”

“可以了,开始包吧,我的外孙。”

于是我学着姥姥的样子包起来水饺来。“案板方方刀光寒,或菜或肉剁成馅。面团圆圆杖上扁,筷子取馅面中填。巧手捏出玲珑褶,皮薄馅多锅不粘。山西陈醋山东蒜,饺子浮沉几人馋?”我一边哼着歌谣,一边包着我自创的各种形状的水饺,不知不觉中我竟包了五十多个水饺。

当我看到盘子里热气腾腾的水饺时,我不禁想到了医圣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吃着自己亲手包的水饺,那真是一个“香”啊!

这就是我的冬至节!小朋友们,你们的冬至节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关于冬至的作文13

当香味袅袅升起,灶火渐息,用那雪白的糯米粉包裹的汤圆啊!那甜甜的,黏黏的,热气腾腾,幸福满满的汤圆呀,满是我们同学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

今天是冬至,学校竟然安排我们做汤圆,真是意想不到啊,大家都开心极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学校里做汤圆。

老师先帮我们分好糯米团和麻心,再把我们每8人分成一个小组开展活动。好,汤圆开做啦!我们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球,然后压扁加入少量麻心,像包饺子一样,把皮粘合在一起搓成圆球。当然,我遇到了问题——总是不能把汤圆搓圆,总是有一个一个的“小尖角”。装着馅的汤圆里头似乎有许多调皮的小人,像是把脚一只一只翘出来,形成一个一个尖尖的角,真是难看。哎,都是软软的糯米粉惹的祸,任我们怎么努力搓都没用。后来,我干脆等“汤圆们”干一点了,硬一点了再去搓,里面的“小人”安心了,不会再动了,真是“软的不服,得来硬的”!再看看其他组的同学——瞧,有的同学把馅放得太多了,结果成了“黑煤球”;有的同学没放馅,汤圆就成了“实心球”。施捷仁同学在做的时候,禁不住鲜美的麻心馅的诱惑,往嘴里一点一点的塞,引起了同学们阵阵笑声。

一节课过去了,我们的汤圆做得差不多了,一个个白白的“胖娃娃”整整齐齐地摆在桌子上,像“孩儿兵”排着队伍等队长检阅呢!做好了,当然少不了吃这个环节。嗨,热气腾腾的汤圆来啦!汤圆冒着热气,在盆里等待我们品尝。“咦?这汤圆汤的颜色怎么跟在家里吃得不一样?”哦,是汤圆的“馅漏”了!后来我们知道,原来“罪魁祸首”是王子木。他做了一个“黑煤球”汤圆,外头是馅,而馅的里头才是糯米粉,所以,我们的汤圆汤全被它“污染”了。

虽然汤圆包得不是很好,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一碗碗热热的、亲手包的汤圆,一碗碗承载着同学们欢声笑语的汤圆,在寒冷的冬天散发出阵阵暖意。

《关于冬至的作文(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